原创:阿北 2020-03-31

本文主要介绍商业分析师该如何把握好的工作节奏,对其他岗位也有适用性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

一、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困扰

二、如何调整,把握好的工作节奏

三、介绍工作节奏象限图


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困扰


虽然我从业时间不算长,但平日里不断与业务方打交道、不断的跟同行交流,我发现即使不同的公司对商业分析师的定位有些许差别,但大家的困扰是一样的。


取不完的数、成天做报表、做不完的需求……在业务方眼里,商业分析师是资源,是工具,帮自己获取想要的任何数据;在我们自己眼里,说好的指导业务发展呢,怎么就沦为取数工具人了?没有成就感,我们的价值在哪里?



网上也常常调侃,数据分析师=Excel分析师/SQL工程师/数据统计师……业务方常常这样提需求:能帮我查一下xxx数据么?能帮我算一下xxx转化率么?更有甚者,前后背景都不交代,直接丢过来取数的需求,或者数据表头!之前看到这样的需求,我理都不会理。我相信有很多人同之前我的状态一样,接到取数的需求就很烦。


但是停下来想一想,提供数据这事到底该谁做呢?产品、运营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边界在哪呢?经常处理紧急不重要的琐事我该怎么走出来呢?……


别急,就这些问题,我想想跟你聊聊我的想法,关于商业分析师如何把握工作节奏。一直有在思考相关的问题,也在不断的实践和迭代。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就太好了!也欢迎留言同我交流。


术业有专攻,不轻易做别的岗位工作


先从我自己说起吧,单纯的取数、做报表、专题分析、梳理业务逻辑建数据库表、指标口径认证与开发……这些事情都有做过,也经常一不清醒就被琐事缠身。经历了这些困扰,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:术业有专攻,一个岗位之所以在公司设立,一整块工作之所以被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由不同工种的人来做,一定是因为这样会带来效率的提升。反过来也告诉我们,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,不要低估别的岗位工作难度。


举个例子,商业分析师日常与数据库表打交道,但要认识到商分更多的是应用数据,分析数据,所以数据库的建设、表的开发这些工作,若不是非常特殊情况,不要自建。短暂的,你可能觉得自己建表方便快捷,能够快速解决业务方问题,但是后期表的维护、数据出了问题的跟进等等很多情况,都会牵扯你大量的精力,不要因为刚开始觉得好像还挺简单的,就低估了整件事情的难度。


另外一种情况就是“老好人”,不懂的拒绝别人,接了很多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。当然,也不是一味的拒绝需求,要对各个岗位有清晰的认识,能清楚定位需求职责。专业从拒绝别人开始!



1+N的工作模式,找到成长的落脚点


正如我之前文章的介绍,商业分析师很容易变成接多方需求。这样的节奏不好。多=没有,对接多个业务方=每块业务都不了解。所以最好要有一个主跟的项目,你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上面,随着项目的发展,你的工作既有产出,自己也有成长,也就是这里的1。它不能规模太小,思考的空间不够(不过大项目也是可遇不可求的)。N代表着同时可以再接一些小的项目,1-2个为宜,他们的特点是不能大,如果是中型的项目,接起来其实就有些精力不够了。


1+N的模式正好也符合T字型人才的要求(“—”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,“|”表示知识的深度。两者的结合,既有足够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广度)。接一些小的项目,跟更多的业务方接触,可以让自己更加清楚公司正在做的事情,在不影响深耕主项目的基础上,还可以扩充自己的业务边界。


商业分析师不是资源,而是项目经理


在项目中,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业务方随时跟你提需求,让你帮忙看个数据,或者分析一下什么,每天对于这些工作疲于奔命。如果是这样不仅会很被动,而且有些本末倒置。


要想化被动为主动,首先是要心态上转变角色定位。我们不是资源,不是业务方的辅助。我们才是项目经理,是要指明方向的。我们要带着业务方走,用数据给他们赋能,通过他们提升业务。如果是这样的合作关系,双方都会比较舒心,业务方不会觉得是他在推着你走,你也不会觉得为什么总是做没有存在感的事情。不要小看这样的心态转变哦:我们不是在解决业务方的需求,而是利用数据在给他们赋能。



商业分析师是有机会承担这样的角色的,因为对于一个项目来说,每块业务方可能都只了解自己的那部分,除了项目经理外,商业分析师也是需要对项目全盘清楚的,只有这样,才能宏观的分析、定位项目的方向和价值。但这也同时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
当你把自己定位成项目经理的角色后,是不是产品、运营提的任何数据需求都不用接了呢?并不是!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,我们不是要去解决业务方什么问题,而是我们能做什么,才可以带着他们走?在数据上,我们可以做哪些赋能呢?我们来捋一下这个事情:

  1. 项目日常需要关注的数据,满足所有人对项目进度的了解;

    1. 日/周/月报的形式;

  2. 项目的专题分析,为业务方指明方向,该往哪个方向运营;

    1. 同时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辅助他们运营;


之后可以更进一步,把1和2结合起来,把项目的分析框架沉淀到日常报告中去。这样通过它,既可以关注项目当前的进展,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项目哪些模块做的不错,哪些地方需要改善。

当你对项目整体有了清晰的把控,这时候如果业务方再提过来数据需求,你就会去这样思考(基于目前觉得自己已经对他们的数据赋能足够了):



至此,一个取数据需求就完结了。


我想说的是,业务方提过来的数据需求,你并不是简单的选择做或者不做。而是这个需求反映出了什么问题。你之前的数据赋能是否足够了?是不是你对业务的理解还没到这一步?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之后,才能决定说做不做?怎么做?有没有长期的解决方案?而不是一开始就盲目的拒绝或者接受。


至于怎么把项目分析清楚,为业务方指明方向,怎么提供可落地的策略,这就是另一部分的问题了:如何提升专业能力。


商业分析的核心是挖掘数据的价值,本质是数据赋能。不要把业务方对立起来,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;也不要被业务方牵着走,这样工作起来很被动;而是要把自己定位成项目经理,利用数据去给他们赋能,指导他们方向,让他们成为你运营业务的触点。


工作节奏象限图


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思考的工作节奏象限图:



希望我们都能不断的调整节奏,让自己处在第一象限内。这样既能激发出自己的工作热情,也能在工作中收获到想要的。开心工作,认真生活!


我们的课程


7天sql训练营4月5日就要开营啦。本次训练营主要针对零基础小白、产品同学、运营同学,想系统学习sql的同学们,扫海报下方二维码报名哦!




点赞(37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