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介绍 @小璨 Elaine 硕士毕业于C9高校,某互联网大厂AI产品经理。 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、模式识别相关方向。 “数据人创作者联盟”成员。 最近临近校招实习和秋招准备,很多毕业生会问一个问题,在互联网面试后期部门会让自己选方向,是去从0到1的新产品组还是已经成熟的1到N+的沉稳产品组呢?这类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考虑,尤其是在目前风波不平的互联网动荡期。所以笔者也想写下此文与大家分享。 01 职业产品经理 OR 创业产品经理? 最近很流行这2个词,职业型和创业型,安放在产品经理的前缀。一方面是互联网大厂都洋洋洒洒发展了20余年,业务趋于成熟稳定期,从事的产品人员也逐渐细分化,大家发现每一类产品工种都更职业化更标准化。另一方面,互联网近期的时局不稳风波带动人溯源思考,回顾前后20余年行业的发展动态,也复盘这些岗位是怎么诞生和发展的。 顾名思义,职业型产品经理更贴近我们大厂中的每一份子。这对于我们来说,是一份明确分工的职业,我们可能来之前这个产品框架就搭好了,配套的研发团队已经就位,对应的市场和销售部门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其他产品。这个岗位更多是一个又一个产品人员的接班,大方向不太会变,我们来了是执行,是将大领导规划的方案拆解和落实,做一些具体的产品设计和调优。 举个例子来说,微信APP这么大的生态体系,点开“我的服务”到不同的九宫格里面,有的格子是分属金融理财,有的是生活服务,有的是交通出行,也有购物消费。而每个购物消费也连通了不同的腾讯合作企业,如京东购物、美团外卖、拼多多、蘑菇街一类,而这些分管模块可能产品人员不一,负责对接不同的企业合作,设计对应的落地页和产品交互嵌入到微信服务里。可想而知,这些固定的模式比较成体系成规范,可能换了几个产品人员还是一样的对接和呈现模式,产品形态会在细节上作出不同差别,但是整体的平台架构,嵌入的方式应该不太会统一改变。这时候,如果要做大的改版更多是需要部门级别的领导来拍板,做统一规划和各方利益协商,而此时更大决策权的产品经理其实是部门的大领导。 反观创业型产品经理,往往是企业没那么大型的时候进行放权,可以更大自由度的设计和决定产品走向。早期互联网时代,很多产品经理就是创业公司本身创始人,源于idea敢于去放手闯荡。创业型产品人员往往捕捉到接地气的需求,发现市面上没法满足好消费者,不得已要自己建造一番,自己既是用户也是产品也是项目经理,甚至连市场和销售一块干了。 这类人最早是一腔热血,在推进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,最终坚持下来的人也多少成了业内有名的人士。张小龙、傅盛、俞军都是早期产品工作的引路人,他们创业的态度开启了产品经理的风靡时代。 现在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很喜欢挖大厂的高阶产品经理,可以来带一整个产品线,让他们身份转变,从大公司的一枚螺丝钉转成小公司的产品负责人,让他们对终端出售负责,过程中也帮助他们从职业型往创业型选手进行转型。有的公司选择了蓝海的细分领域,复制了大厂的成熟方法论,做成气候。有的公司运气不佳,受到政策,市场,资金链各类影响,也可能全军覆没。 02 从0到1 OR 从1到N? 结合开头的问题,想起职业型和创业型这两种选手,和两类产品工作也有关联之处。 在大厂工作,这两类工作都可能遇到。即使是职业型产品经理,当你在一个公司积累到经验后,部门很可能调动你去支持一个新项目。对于从0到1的项目,部门的领导也对此有预期,如果没做成不一定是你的锅,你的直接影响可能是积累了1次不太好的印象和不太好的绩效。但是做成了就会成就你的成绩,提升了产品人员的口碑,不仅业内会增加不少的认可度,对个人成长也会是很迅速的,升职加薪是拿到结果后的附加值,名利双收。对于1到N的项目,职业型选手可能更多是按部就班,围绕着前人的思路逐一优化,也可能是修修补补,根据市场作出定向的调整。但是在业界和大老板看来,这类更多是中规中矩,不出错有可持续性,符合预期。这类很难出彩,很难一鸣惊人。 对于创业型选手,同样有2种工作可能性。只是在创业公司的话,如果做从0到1 的项目,风险会大得多。对于公司老板而言:只许成功不能失败;对于公司投资人来说:资本会紧紧盯着市场回报,会看值不值得继续投。0到1的项目产品人员背负的压力不亚于创始老板,得负责大方向的产品规划,事无巨细的产品设计,到后面产品分销产品盈利都得关注。再加上时间紧迫性,跟大厂赛跑,也得逼着产品人员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工作,也得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。相比之下,如果一旦失败很可能不再被聘用也会有很大的打击,也可能公司受到牵连。当然如果产品成功,产品人员又得继续考虑怎么扩张,怎么铺开下一步计划的路径,这条路就得探索下去。 如果是创业型选手做1到N的项目,考虑的更多是做大做强,找到突破口,顺着原来1的成功路子发展下去。这个过程也允许有一定的缓冲阶段和助跑期,创业型选手本身的渠道资源、市场分销模式也许可以复用。相比之下,这对于产品人员有一定的周璇余地,公司也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,有一定的发挥空间。 03 你会怎么选择? 那么梳理下来,开头的答案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选择了。这个问题不仅仅面对校招,其实对于社招人员选择自己的方向也是一样的思考。 市面上更多是职业产品经理的岗位,一个萝卜一个坑,对于广大求职者而言,咱们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好。进入新公司一般都有mentor带领,如果有的选择那最好是先做1到N的,学习到套路和规则后,再逐渐往0到1的工作去转。这样也有助于补充个人的职业履历丰富度,当然如果在大厂更为宜,可以减小风险程度,也可以跟更多前辈学习。 但是如果有人第一份工作就是创业产品选手,那尽量还是选1到N的,至少有对标有学习的路径去模仿,不然0到1的危险系数太大。如果第一份工作持续不久也会带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再应聘时候就是社招身份,用人单位会用更高的眼光和要求去筛选。当然如果没得选择也没有别的offer,那最好的是跟对一位好师傅,多学习产品基本功和沉淀通用知识,作为储备走好产品的每一步。这种的业界也有成功案例,有的跟上一波风口也许可以更快拓展视野,更早站在高峰俯视普通产品人员。 总而言之,互联网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当中,每个时期需要的产品经理技能都比此前更严苛。行业在近期受到影响,人员饱和,股价下跌,局部裁员,都在提醒从业人员需要更谨慎,更综合全面地看待这份职业,需要考虑3-5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。 最后,祝大家秋招实习或换工作的路途一切顺利!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