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 导语

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就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做了简单的介绍(用户行为数据入门理论与实例)。有不少读者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反馈对其中的“漏斗分析”较为感兴趣,希望能够系统性介绍一下。笔者在翻阅过往公众号内的文章后,发现虽然也有不少小伙伴提到了“漏斗分析”这个术语,但大多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,没有系统性介绍漏斗分析的原理,分析目标和拆解思路。于是笔者写下这篇较为全面且系统性的文章,希望能就如何进行漏斗分析这方面给小伙伴们一些启发。

 

02 “漏斗分析”简介

“漏斗分析”这四个字空说过于抽象,笔者在这里就举一个例子:大家可以想象一个“漏斗”,里面有一层层的“过滤网”用于筛去直径较大的颗粒物,能够在“漏斗”中“过五关斩六将”到达最后一层并出来的才是真正的“精华”。用户在app中的“旅程”也如同一个“漏斗”,他们会进行一步步操作,有的用户在“漏斗”半路就流失,没能最终转化,而有的用户则会沿着既定的“漏斗路线”一步步完成,并最终转化。“漏斗分析”一词便应运而生,该分析方法主要帮助平台理解用户一般会在什么“漏斗”节点流失,为什么用户会流失,以及如何在用户即将流失的时候进行挽回。

如图:这个便是简单的“漏斗分析”框架,以电商平台为例,用户在进入app后会经历挑选商品、添加购物车、购物车结算、订单核对、提交订单、支付订单等流程,经历各个流程的用户越来越少,因为各个步骤之间总是会有用户流失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漏损”,很难达到完美的100%转化,漏斗的通道也就越来越窄,到达最后一个节点的用户就是真正支付转化的用户。

用户行为分析中漏斗分析的概念与应用

(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)

 

03 “漏斗”如何拆解?

介绍完漏斗分析的概念后,我们先讲讲如何在进行分析之前拆解“漏斗”。在分析之前搭好“漏斗”、做好“基建”可以帮助提升分析效率,事半功倍。漏斗的拆解步骤如下:

(1)完整体验产品流程,尤其是需要重点分析的板块

我们以某社区平台为例,体验其用户流程(仅为举例)

Step 1: 用户下载app

Step 2: 用户打开app首页

Step 3: 用户登陆(默认该用户为已注册用户)

Step 4: 用户打开某个帖子浏览

Step 5: 用户给帖子点赞/收藏/评论(一般这种用户会被定义为“活跃用户”)

(2)根据上述用户旅程,构建“漏斗”

基于上述用户旅程,“漏斗”可以按照如下框架设置

下载app - 浏览首页 - 登陆成功 - 帖子浏览 - 帖子互动(点赞、收藏、评论。。)

对的,“漏斗”的拆解仅仅只有两步,是不是很简单?但是想要做好这一部分的“基建”并不容易,一般会犯以下的错误:

(1)太过“贪婪”,想要一个“漏斗”搞定一切,把所有可能的步骤都放在“漏斗”里。

一些比较成熟的app里,用户旅程较为复杂,如果直接把所有步骤都一股脑塞到漏斗里,会导致“漏斗”过于复杂,分析时无从下手。一般来说“漏斗”的步骤不宜超过5步,如果想要增加步骤,可以考虑“另起炉灶”,再增加一个“漏斗”。

(2)接上条,针对app的整体用户旅程,“漏斗”中不可放置太多步骤,同样的,对于某一个步骤或者板块,也不可拆得太细。比如,有的小伙伴会在整体用户旅程“漏斗”里把“用户登陆”这个动作拆的过细,拆成“用户浏览登陆页面”-“用户获取验证码”-“用户点击登陆按钮”-“用户登陆成功”,其实在整体大漏斗里,只需要拆解主要节点,例如“用户登陆成功”,如果真的有分析用户登陆流程的需求,同样可以“另起炉灶”,专门搭建一个用户登陆流程的“漏斗”。

(3)回到笔者在文章开头举的例子,物体在进入漏斗后,如果在第一层滤网就被挡住挡住,那势必不会漏到第二层、第三层以及后续的滤网。同样的,在漏斗分析中,用户在第一步流失了,从逻辑上来说就不会进入后续的步骤,反过来说,用户如果做过“漏斗”的第二步,那他一定会做过第一步,如果落到了“漏斗”的第三步,一定会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,后续步骤以此类推,这是做漏斗分析最最最需要注意的大前提原则。在拆解漏斗步骤的时候,一定要当心用户的“跳步骤”的行为,“漏斗”里的每一步一定是用户的“必经之路”,没有跳步骤的余地,否则在分析漏斗各步骤间转化率的时候会出现偏差。

 

04 “漏斗”如何分析?

一般来说,在搭建好漏斗后,我们会对做过各步骤节点的用户数量进行统计,并计算各节点之间的转化率和整体转化率,以分析用户在各节点的转化意愿。

在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一系列问题,例如:

Q1: 如何判断某节点转化率是正常还是过低?

每个行业的业务模式不同,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说节点转化低于多少就是低转化率。但是有以下几个角度供参考:

  1. 时间维度上同/环比数据对比是否有降低?
  2. 和竞品或者行业均值对比是否较低?
  3. 竞品数据较难获得,但是同行业数据可以尝试通过行业报告等获得
  4. 业务感知得出低转化率的结论,这个的确是个“玄学”,短时间内难以习得,需要在某个行业中不在锤炼和觉悟方可洞悉精髓。。。

Q2: 如果在某节点转化率较低,应该如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运营呢?

 

  1. 分维度下钻:如果发现有节点的转化率较低,可以分维度下钻,拆解一下到底是哪一个部分的用户的问题导致节点转化率较低,针对这一部分的用户进行流失挽留或者是运营。维度包括但不限于RFM分层以及一些强业务相关的属性,比如会员等级之类。
  2. 拆细流程:在大“漏斗”中发现有环节转化率较低,可以将流程拆细进行深度分析,发现具体的问题点。回到上一部分提到的注意事项,如果发现用户登陆转化率(登陆成功用户数/打开app首页用户数)较低,就可以单独开一个“漏斗”,比如“用户浏览登陆页面”-“用户获取验证码”-“用户点击登陆按钮”-“用户登陆成功”,精准定位用户流失点到底在哪里。总之,拆的颗粒度粗细,一定要根据分析目的,不可盲目照搬。
  3. 时长分析:某节点的转化率较低,往往是因为用户犹豫不决,有因素阻碍用户进行转化,比如活动规则说明不清楚,或者是有额外的费用和代价需要用户付出,让用户有所顾虑。如果发现某节点的转化率较低,可以分析用户在环节的停留时长。举个例子,如果用户的表单提交转化率(提交表单的用户数/进入表单的用户数)较低,可以分析用户在表单的停留时长(进入表单到离开表单的时间,且区分已经提交表单的用户和未提交的用户的时长),如果时长较长,则需要进一步找出用户在表单上可能的阻碍点,比如表单需要填写的信息过多,问题难以理解等,进行进一步优化。

05 结语

以上是漏斗分析的关键概念和应用的知识,上述这些知识点仅供各位读者启发思路,具体还是应该结合业务,具体问题,具体分析~

点赞(434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